【婁山關戰斗和婁山關大捷歷史背景】摘自“學習強國”
婁山關,北據巴蜀,南扼黔桂,為黔北咽喉。有“一夫當關,萬夫莫開”之勢,是兵家必爭之地。
婁山關西風臺 攝影 王文駿
在婁山關西側的小尖山上,兩根并立巨柱組成的紅軍戰斗紀念碑莊嚴威武,默默地講述著當年那場激烈的戰斗——
1935年2月25日凌晨,紅三軍團在軍團長彭德懷的率領下,采取正面攻擊和兩翼包圍的迂回戰術,向婁山關挺進,與敵軍爭奪關口。敵人憑險據守,紅軍猛烈攻擊,一舉拿下婁山關,殲滅黔軍4個團。
此前,由于受“左傾冒險主義”影響,紅軍節節敗退。遵義會議,確立了毛澤東同志在黨中央和紅軍的領導地位。紅軍在戰略指導上徹底放棄了消極防御的路線,轉而實行積極防御的軍事指導方針,即著眼打破強敵的圍追堵截,寓戰略防御于戰役進攻之中,以戰役攻勢爭取戰略防御主動。
婁山關西風臺 攝影 王文駿
從消極到積極,在強敵環伺中忽而猛沖猛殺,忽而聲東擊西,紅軍就像獲得了新的生命,一改之前“處處受制于敵”“走也走不動,打也打不好”的被動處境。
勝利面前,紅軍將士認清了這樣一個事實: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,找到了前進的正確方向,探索出了革命發展的正確道路,是使我軍立于不敗之地的根本保證。只要我們堅定不移地沿著這條路走,即使再多艱險、要啃再多的硬骨頭都不怕!
時代的腳步,總在不斷跨越艱難險阻中愈發堅實。
婁山關 攝影 王文駿
婁山關上,昔日紅軍戰斗過的塹壕、彈坑早已披上了一層厚厚的綠裝。在公路四通八達的今天,我們已經很難用眼睛判斷婁山關“萬峰插天,中通一線”的險要。作為軍事重地的角色,婁山關已經淡出人們的視線,但它在紅軍革命史上的里程碑意義卻永遠不會磨滅。
攻下婁山關,揭開遵義大捷的序幕,展示了遵義會議的曙光。這場勝利,離不開正確的軍事指導和將士的浴血奮戰。
《紅星》一篇社論這樣寫道:這一勝利是在黨中央局擴大會(遵義會議),反對單純防御路線,采取了正確的軍事領導之后的勝利······這說明了:只要有正確的軍事領導,只要不怕疲勞,勇敢作戰,我們就能消滅與戰敗任何的敵人。
理想穿越時空,精神輝映未來。80年后的今天,歷史翻開了新的一頁。
改革的雁陣已經形成,振翅前行依然任重道遠。迢迢征途,我們如何在民族復興的新長征中闖關奪隘,奪取勝利?
革命戰爭年代,廣大指戰員“刀山敢上、火海敢闖”,我軍由小到大、由弱到強,無堅不摧、無敵不克。面對改革深入、民族復興偉業中的一個又一個險灘壁壘、頑癥痼疾、棘手難題,同樣需要甘灑熱血的犧牲精神,同樣需要攻堅克難的“敢死隊”,打通落實的“最后一公里”。
西風烈,長空雁叫霜晨月。霜晨月,馬蹄聲碎,喇叭聲咽。雄關漫道真如鐵,而今邁步從頭越。從頭越,蒼山如海,殘陽如血。
婁山關,猶如一抹雨后的彩虹,散發出耀眼的歷史光芒。當年,紅軍從這里出發,一路披荊斬棘,攻堅克險,從苦難走向輝煌。
【黨史教育活動參考學習方案】
【教育活動案例】
婁山關西風臺
紀念碑重溫入黨誓詞
紀念碑重溫入黨誓詞
長空橋
長空橋
婁山關紅軍戰斗遺址陳列館
婁山關自選活動:齊唱經典
【活動咨詢聯系】
貴陽中國旅行社有限責任公司黨支部黨史教育宣教中心
黃 靜 13765113335 微信同號
王文駿 13985429740 微信同號
王 蓉 18685197788 微信同號
王 林 13885068816 微信同號
文章點評(0)